看看各国孩子怎么用零花钱的

美国
从零花钱中学理财

在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这些钱大多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挣得的。父母付给孩子报酬大多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二是让孩子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喜欢的零食和必要的学习用品;三是让孩子得到一些实际的劳动锻炼。就连一些富豪对子女也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迫使孩子从小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树立“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即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家里也不例外。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小时候必须做家务才会有零用钱,如果做家务,每星期能领得1美元的零用钱,家务包括布置餐桌等。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孩子成熟后,父母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在美国,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花钱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钱,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日本
自力更生控制要求

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同时会控制孩子的要求。
日本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别人借钱,还主张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日本,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到少年儿童的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日本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英国
储蓄理财是必修课

在英国父母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远比让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家长的给予来得重要。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
更重视智慧与责任

以色列并没有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开设的理财课程。在以色列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以下几大基本原则: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以色列人讲究节俭,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了。
以色列人的理财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钱的最核心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

德国
让孩子搞储蓄竞赛

绝大多数德国家长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第一,通过用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第二,孩子可以学会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是有限的,而想要的东西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第三,孩子能学会制订计划。德国家长们通常定期守时地把零花钱交给孩子,既给孩子一种“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理财计划。
无论孩子是否听话乖巧,都有权得到零花钱,家长并不把零花钱当作奖惩手段。家长们基本上让孩子自主决定怎么花钱,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所买的东西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在零花钱的金额上,只要年龄差不多,不论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此外,很多家长还鼓励孩子在银行开设账户,让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储蓄竞赛。

加拿大
我如何管理儿子的零花钱

加拿大的孩子很早就有零花钱意识,我儿子5岁时在附近的小学读学前班,学校每周四早上会出售一次热玉米粥,售价0.25加元,老师会用电邮通知家长,如家长同意,就可以在当天一早给准备一枚“夸特”(加拿大有0.25加元的硬币,俗称“夸特”,意思是“四分之一元”),带孩子提前十几分钟到校,让孩子自己在专门窗口购买。这一天被许多孩子称作“玉米粥早晨”,设计这样一个购买的小节目,目的是让孩子早早具备对钱和购物的感性认识。
等到了一年级,学校还会在周五放学后开放一个“食物角”,出售一些诸如脆玉米片之类的小食品,单价通常不到2加元,加拿大公立中小学放学很早,一般在14时30分左右,家长如果愿意让孩子多一些课后活动时间,可以晚一点去接,并给孩子留几个硬币,让他自己去买零食吃。值得一提的是,“食物角”一般不出售饮料,碳酸饮料更是绝对见不着。
低年级学生零花钱的用途并不算很多,其中一大用途,是给同学买礼物。加拿大很注重学生社交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学生间礼尚往来十分密集,这些小礼物通常都很便宜,但再便宜也是要花钱的,许多周末,我们都花在带两个儿子(大的6岁、小的3岁)买礼物上了,小儿子还小,一般由我们包办,大的则已经开始自己选择了。
加拿大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有偿服务”、“财不苟得”的观念,因此他们也习惯于凭表现换零花钱。16岁以上的孩子,学校有时会安排一些有偿实习的机会,16岁以下的孩子,就只能在家里通过帮父母干家务活换取零花钱,一些家长甚至会把各种家务或表现“明码标价”。
通常孩子身上的零花钱不会很多,低年级学生一般只有几个硬币,这主要不是怕他们乱花,而是避免加拿大学校两大“公害”——校园帮派、校园霸凌的影响,钱带得太多,容易被“坏孩子”盯上。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4-11-18 05:36: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参加游乐园等用途的零花钱设置一个“游乐罐”;给以备不时之需的额外支出设置“保险罐”;给爱心捐赠等用途的费用设置一个“爱心罐”,让孩子根据不同需求支配金钱。 会花钱的孩子才有钱花 其实,精明、有经济头脑的孩子并不值得鼓励。不过用零花钱

  • 给父母邻居之类的打工、大一点的就打寒假暑假工、自己搞点小发明、参加什么比赛之类的,总之很多啦,外国很流行奖励制度,比如说美国,各个州每年的各种奖励项目最少都有几千种。别人有钱嘛!而且注重培养小孩的实践能力,外国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

  • 可以用零花钱在圣诞节期间为自己买一个芭比,但不能超过妈妈规定的最高花费。因为6岁的孩子有时还无法理智地计划和思考自己的需求,而且属于喜欢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心智阶段,所以家长要有所指导和限制,通过具体事例来教孩子怎样有计划、负责任地花钱。 当孩子

看看各国孩子怎么用零花钱的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