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应具备的环境

  个人资本无非有储蓄、投资、消费三种投向。那么怎么合理地、科学地分配三种投向的比例呢?传统上有“三分”的说法:1/3储蓄、1/3投资、1/3消费。但是此法过于教条,静止的处理了运动中的事物。而应该根据所处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调整其分配的比例。那么怎么来衡量、把握尺度呢?可以利用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三个经济指标来分析如何合理地、科学地分配资金投向。

  首先从经济过热说起。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但伴随经济高增长的是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众所周知通货的过度膨胀会对高速、平稳、健康发展的经济产生很恶劣的影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必然利用金融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利率、紧缩银根势在必行。虽然这一时期储蓄利率还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但利率的杠杆作用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最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手段,提高利率势在必行。因此在这一时期应该减少投资,尤其要从提前于经济的证券市场全身而退,回笼资金,回避风险。严格控制消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浪费。为在利率提高时增加储蓄的比例做准备。
  当银行利率高于5%的时候,此时选择投资尽管利润丰厚但风险也非常大,不仅要随时承担银根紧缩带来的经济减缓,而且还会因为可能上升的利率使资金成本大大提高,收益大打折扣。因此投资上应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应该减少股票和债券,增加货币市场基金的持有量,由于利率上升的变动,定期存款也不宜。在整个利率上升的过程中,房产投资应该是个保值增值的好办法。消费方面,尽管在这一时期购买力强劲,物价指数节节高攀。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货币流通失衡造成的盲目的、不健康的消费群体,盲目地回避通涨、寻求保值。回过头看,往往是多花钱少办事。
  政府为了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将利用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增加税收等一系列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随着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率越来越高,货币投放越来越少。
  当银行利率调高到一定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有效地得到抑制并逐渐回落,同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进入衰退期。在这一时期,货币流通量减少、速率下降,高利率造成的资金成本提高等诸多因素使投资回报下滑,投资难度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此时应该减少投资,压缩规模,以守代攻;经济衰退使个人的收益减少,尽管物价升势减缓,但此时消费应尽量压缩开支。因为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个人收益的不确定性促使我们捂紧钱袋以备后用;利率的不断提高使储蓄收益大幅增加,人寿保险业也在利率的推动下长期回报丰厚。此时投资长期储蓄、人寿保险是最合理、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
  因此在这一时期,应该大幅提高储蓄的比例,压缩投资规模,减少消费开支。在利率开始下降回调的过程中减少手上的货币市场基金,买入债券,抛掉手中的投资性房产套现。
  当政府调控通涨后,经济增长的逐渐回落,经济坠入萧条期。在这一时期,整个经济陷入低谷,货币流通量急剧萎缩,速率缓慢,消费信心指数低落,各行各业都经受着经济危机的严重困扰。从投资的角度看,无论是实业还是资本市场都受到货币的流量、流速的局限,收益微乎其微。当银行利率降低到5%左右时候,这时候投资上应该增加股票等价值高于银行利率的投资,继续买入债券等长期投资品种。
  储蓄方面因为利率的下调使收益率下降,直接影响到资本再生的增长。因此,在这一时期应适当地加大投资的比例。因为经济还处于复苏期,投资的品种应根据各市场的运行状况在高风险高回报和中风险中回报的品种上合理地分配资金比例。复苏意味着新生、意味着萌动,理财的观念上也应该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储蓄不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投资方式,适当减少储蓄的份额使之投资于增长较快的品种,提高资本的再生,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在操作上不能过激,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低风险、低回报、高兑现、流动性大的储蓄资金,以备后用,一般根据所投资的市场的运行状况和个人的投资需要,在占全部储蓄资金的30%—50%间做选择。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此时政府不会坐视不管,任经济进一步恶化。同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恰恰相反,政府势必会通过一些财政、金融政策进行调控,来刺激经济的复苏。因此在这一时期要密切关注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动向,密切关注经济指标的变化,积极筹划投资意向为经济复苏加大投资的比例做充分的准备。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4-11-16 16:38: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个人理财应具备的环境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