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有很多人也会有这个疑问,怎运作,怎涨跌,给你讲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你就明白了。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 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 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 不是这样?在市盈率高企,资产又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市盈率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1、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2、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制度,就是典型的间接交易。
2、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的。一般地,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一、二级,一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交易市场。 \x0d\x0a\x0d\x0a我们已经说过,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除股票外,还包括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债券等等。国家债券出现较早,是最先投入交易的有价债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来才逐渐出现股票等有价债券。因此,股票交易只是有价债券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股票市场也只是多种有价债券市场中的一种。目前,很少有单一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过是证券市场中专营股票的地方。 \x0d\x0a\x0d\x0a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大量的长期资本。而如果单靠公司自身的资本化积累,是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须从外部筹集资金。公司筹集长期资本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向银行借贷;二是发行公司债券;三是发行股票。前两种方式的利息较高,并且有时间限制,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资本难以稳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则无须还本付息,只需在利润中划拨一部分出来支付红利即可。把这三种筹资方式综合比较起来,发行股票的方式无疑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对公司来说是最有利的。所以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就成为发展大企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个证券交易中因此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x0d\x0a\x0d\x0a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 \x0d\x0a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x0d\x0a\x0d\x0a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x0d\x0a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x0d\x0a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x0d\x0a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x0d\x0a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x0d\x0a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x0d\x0a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x0d\x0a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x0d\x0a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A股熊市回忆录

中国年轻的A股市场,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18个年头了。在这18个年里,并不像有人说的中国股市是“牛短熊长”,而是牛熊交替上演,演出一幕幕的悲喜剧。牛市是令人兴奋的,而熊市则令人难忘。

1993-1996年的大熊市

先说1993年开始的那轮熊市。我自己赶了个半场,1993年末在深交所登记公司办了个深户账户开始涉入股市,开户时听朋友说股市已经跌了差不多一半了,现在入市会有大底抄,懵懵懂懂就“入市”了。结果一入市先赶上了个大熊市。1994年年初,深市开盘233点、上证833点,半年后的7月末,深综收盘95点、上证333点。此时,市场下跌已经17个月了,离1993年2月深沪股市的顶部已分别跌去74%和79%。

随后,在“三大政策”作用下股市开始了“大井喷”,一个半月,上海从325点升到1052点、深圳从94点升到234点。随后又是大跌并一直阴跌至1996年年初,上海跌至512点、深圳105点,这才结束了1993-1996年初的大熊市。

这轮熊市的背景,就是1992年 同志“南巡”后,全国大干快上,到处都是建设工地,造成固定资产(包括房地产)投资巨增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当时的通胀率急速窜升,1994年时已达24%。朱总理主政国务院金融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搞“宏观调控”,1993年5月将银行利率从7.56%一下子提到9.18%,两个月后又提到10.98%(然后就是不断增加的保值贴补率)。股市在此背景下,“飞流直下三千尺”,上海从1558开始仅5个月时间一气跌至777。经过几个月整理后向下突破,从777一直跌至325。

在此期间,深股没有一只股票不跌,各股跌幅都差不多,而上海则有几只典型的“庄股”如界龙实业等还在硬撑。但当“三大政策”催生的“333”大行情开始后,所有的股票都翻几番地涨,而界龙等庄股则开始缓慢下跌。在我的记忆中,跌市到末期,深圳已没有10元以上的股票,5元以上的仅2、3只,如深发展、深中集等,而2-3元的股票基本上占到了90%以上的比例。最后深市全天日成交额仅不足5000万元,除了天天的跌,就不知道涨是什么滋味了。

在此期间,流行的是“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卖什么都是聪明的,买什么都是傻瓜蛋”的口头禅。

说也奇怪,尽管熊市给人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但到1996年大牛市起来后,我常常怀念那个遍地都是2元多股票的时候,心想,以后要是再来熊市,我可要好好珍惜。别看我钱少,但我可以买大把才2元多股价的云南白药、万向钱潮、深能源等等潜力优质股。拿着,我就不信今后还会再缺柴米油盐!所以,那次熊市经历,也使我从此对熊市有了种特别的爱。对股市的悲观绝望?呵呵,至少这种情绪从那时起就从我的心里消失了。

1997开始的熊市

与1993-1996年的大熊市相比,1997年从1510点到1025点的调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持股不当的人来说,则可以说也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回顾1997年行情见顶之前,先看段1996年年末的插曲:1996年12月中旬,在深沪“垃圾低价股行情”炒得如火如荼时,管理层坐不住了,从提示风险开始到发了篇《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社论,还新出台了交易规则:实行股票涨跌停板限制。第二天开始,人们从未见过的景象出现了:一开盘全部股票在跌停板上但几乎无成交量。就这样,连跌一个星期,深圳从476点一气跌到270点,那几天如果还不知道什么叫“目瞪口呆”,那就可以好好体验一下了。

人们慢慢明白了:管理层不让炒垃圾股?那好,咱去炒绩优股!从此,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等又开始拔地而起,一发不可收拾:50、60、70元……高价股的价格纪录一路刷新。一直到1997年5月份,管理层又出招了:增批300亿新股额度;印花税提高到0.6%;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不得炒股、有股的必须抛出――新的三大政策。股市像被放了气的气球,开始掉头震荡向下,一直跌到9月末,1510点跌到了1025点。

从此,风向又变了,深发展、长虹等象征性反弹了一下就开始阴跌,而出现了新的垃圾股行情:美伦股份(泰达股份)、川长征(托普软件,已退市)、北京天桥(青鸟天桥)、延中实业(方正科技)开始晃晃悠悠一路上涨,越不明白越涨――长达4年之久的资产重组股的行情开始了。而1996-1997年风光无比的绩优股四川长虹、深发展等等开始了长期的牢狱之旅:一路不回头的漫漫下跌。1996-1997年赚大钱的人开始口呼“看不懂”了。这看不懂的垃圾涨、绩优跌的行情一直整到2001年,垃圾股的股价到2001年时普遍都超过有正常市盈率(那怕是30-50倍PE)衡量的绩优股的股价。而“庄股”在那时成了人们赚钱的主要工具,那时流行语也变成了:跟庄。2001年2月,吴敬琏讲话了:中国股市像个大 。呵呵,可不是嘛,那时书店里关于股票的书,全都是“如何战胜、识别庄家”,股评人个个都成了分析庄家的“心理专家”。 也没这么多“心理专家”!这似乎才是2001年开始指数崩溃的真正内在原因。

2001年―2005年的熊市

2001年5月份,在与一位当时国内最大券商做自营的老总交谈中听到如下的话:“……中国的股市会像现在这样慢慢一直涨下去。……理由?政府会让股市走熊吗?走熊对谁有好处?如果连我们都不行了,那中国的证券或整个金融业恐怕都崩溃了,可能吗?”一位当时随行的朋友私下问我,他说得有道理吗?我当时真的无言,因为虽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我的确找不到任何有力的理由去反驳。当时,已是1996年以来牛市持续的第5个年了,连垃圾股都可以在10元以上不跌,真的想不出为什么股市将要走熊。但是,好在“股票的价值”这个最朴素的观念在我脑子里还根深蒂固,但那时甭说给别人讲,当时的市场氛围,连自己也怀疑:价值价值,再价值也抵不过“庄家”的力量。虽然明知股票完全不值真实的价钱,但似乎想要让股票跌?太难了!

但是,6月中旬,国有股市价减持10%的办法出台,大盘跌了一下,但随后又基本企稳,市场陷入争论中,并在争论中开始走软。但市场的真正崩溃和加速暴跌,其实还是8月份当时的“超级明星绩优股”(基金重仓股)银广夏、东方电子业绩“造假”曝光。随后,像商量好似的,一贯“绩优高成长”的风华高科、清华同方、环保股份、大唐电信等等业绩纷纷出了问题,连当时力量尚薄的基金也开始加入到了砸盘绝望的阵列中,而“资产重组”这个炒了几年的“题材”,终于也在管理层放缓审核中消失了。市场还炒什么?牛市思维彻底没了,大盘随之一泻千里。而愤怒的股民、舆论,则纷纷把熊市的诱因归为“国有股减持办法”上来,于是这边一个劲跌,那边火药味十足的声讨“国有股减持”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愤怒、失望交织在大盘的狂跌中得以宣泄。

在舆论把矛头全对准“国有股减持”这个政策上时,2002年年初披露的2001年年报才揭示出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滑落到历史最差,以ROE计,仅5%左右,刚刚够银行的贷款利率!且当时看不到任何经济上的亮点,如何改变这一低效益的状况完全没有希望。更可悲的是,刚刚经历了银广夏、东方电子等等“高业绩股”造假的市场,完全不相信哪家公司能再次“乌鸭变凤凰”。市场的悲观已经蔓延到任何类型的投资人意识里。炒题材的,找不着北在哪;炒业绩的,更是摇头,哪有业绩股?有也是假的!于是当“624”的政策“大利好”来了后,也就仅仅一两天的行情,竟成了后知后觉者的“胜利大逃亡日”。

这时,反思A股市场的人士开始真正陷入了绝望:公司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投资又意味着什么。熊市教育人,牛市也同样教育人。这对于认识现在的市场、现在的投资都是启迪的财富。(证券时报)

想学股票知识,请到专业股票博客:
股票运作的本质是供求关系。
如果买的人大于卖的人,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股票上涨;反之下跌股票就会涨跌。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所以又被称为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更加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加大。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筹码,那么可参与买卖的筹码就会减少,这样一来,物以稀为贵,买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价买。这时候风险极大,主力的获利机会也极大。主力出货完毕,散户的热情也就告一段落,那么股价就会自然降下来或者被主力砸下来。
股票就是前边的人赚后边人的钱,资金的流入会抬高股价,低进高出,从而赚钱,一般来说10%的人赚钱,20%的人保本,70%的人会赔钱,可是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成为那10%赚钱的人,哈哈,所以说心态最重要,全民赚钱这只是阶段性的表现,股市不是这么温和的,因为为什么会全民赚钱?是因为还有充足的资金在源源不断的进入股市,所以抬高股票的价格,但是,总会有人接最后一棒接力棒,那时候股市的风险就体现出来了,你可以了解一下股票,不要贸然进,股市的盈利模式就是资金流,遵循用永远的2、8原则,大鱼吃小鱼的原则,当然了,赚钱的神话被讲多了总是让人按捺不住,所以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的话还是慎重,因为做为菜鸟也许现在你会因为你的无知无惧而赚钱,但是放心,你赚的钱总会吐出去,你可以想一想,你会成为股市那10%么?话不好听,但中肯。
以上说的是短线操作,长线就是看好基本面,做上市公司的小股东,享受企业正常发展给你带来的收益,放心,这个收益不可能是那种总是翻倍啊之类的传说。但是这种巴菲特式的投资可能更难,因为在赚钱效应的影响下,一般的人很难作出这样的气定神闲,试想:现在你看好某一股票,觉得它未来会成为百元股,翻多少倍,但问题不是它能不能到那个高位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的风云变幻的波动变化下,当那只股票真的达到那样的高位时,你手中时否还握有那只股票,是否还有的卖!
做长线,买进后放在那里不管它,等分红股分红利。
做短线,寻找低位买进,等别人抬轿子,股价高了,抛出套现得利
给你分析一下,如果大家都买
比如说A
10元买进,11元卖给B,
B
12元卖给C……
X
81元卖给Y,Y
82元卖给Z。
如此下去,看起来大家都赚了钱。
但实际上,每个人对股票有一个估值,当股价高得太离谱的时候,就不会再买它了,比如说现在
Z
想83元往外卖的时候,才发现没人买了,这样Z就被套了,其他人就赚钱走了。
建议你看看那本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之后就会明白一些了。
1、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2、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制度,就是典型的间接交易。
2、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我也想学习呢,嘿嘿~ 你现在是不是股民? 有没有心得要与大家分享呢?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6:06: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股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