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有几种划分,又有什么区别?

事业单位编制中一般包括三类人员:
一、管理人员,也称职员,如单位负责人,行管人员,从事单位管理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就是拿职称工资的人员,如正高、副高、中级、助理、技术员等;
三、工人,从事单位后勤或其他辅助性工作,分技术工和一般工,如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
区别:
1、工资:三类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三类不同的工资(职员工资、职称工资和工人工资)标准。
2、性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干部性质,工人是工人性质。
3、在医疗服务标准上,包括住院条件、用药等级、医药费的报销比例等等方面,干部都比群众高。
4、在养老标准上,干部比群众高出许多,而且干部级别越高,这种差距也就越大。例如,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可以享受离休待遇,而且有政府专设的老干部局为其服务。

扩展资料
事业编制单位等级
一、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
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的几种划分:
1、参公事业编制,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是是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所以不管是在晋升还是薪资待遇上面都有优势。
2、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这种编制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而且招考人数较多,所以这类编制也是继公务员之后非常好的选择。薪资待遇是公务员之后相对比较好的,但是晋升上面不如参公。
3、差额事业编制,是指拨款一部分是有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靠单位自己的营收,这个要看单位的性质,如果单位的营收不错的话,薪资待遇可能比全额的还要高,例如医院。但是也处在被改革的风口浪尖。

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事业单位
行政机关是依找宪法和法规设立的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其编制有中央编制办和地方编制办决定。
事业单位分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和营利性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实行某具体目的而设立的机构。其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序列,但可享受公务员待遇。
在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后,事业单位分为了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这三类事业单位中,公益二类所占的数量是较多的,高校和医院就在这里面。很多报考医院的考生,看到报考的职位是事业单位备案制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备案制,单从备案两字来理解,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候补、替补”的意思。要深刻理解备案制的意思,我们就需要连同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合同制也要搞清楚。
1.聘用制: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
2.合同制: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
3.备案制: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应到登记注册地的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新招用职工或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自招用或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备案制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它比合同制好,比聘用制稍差,但是待遇来说和事业编制是没有区别的。小编以医院为例吧:理解为新的一种编制,就是浮动编制。你在医院名额是你,但是人事网查不到你的名字,不具体到个人,隶属医院。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要发营业执照,事业单位不需要),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学校)、科技(科研)、文化(媒体)、卫生(医院)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不属于政府机构,但有时会代政府履行一定的职责。
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和主要领域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生产服务,为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服务,为增进社会福利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组织,它不同于国家机关,也不同于政党和企业,它是通过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方面,这一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分布领域也十分的广泛。通常所说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只是事业单位的几个主要领域。
事业单位包括什么
,事业单位运行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的构成方式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第三,事业单位的行业范围涉及教、科、文、卫等诸多领域;
第四,事业单位活动不再局限在不以国家积累资金为主要目的,而允许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科技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基本、鲜明的特征。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事业编制分类
  事业单位可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四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依照公务员法管理,工资待遇、管理模式、晋升方式与行政机关行政编制公务员相同,如档案局。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
  差额事业单位
  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四种,分别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参公事业编。
一、全额拨款事业编
这类事业单位是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差额拨款事业编
财政核拨补助:即财政核补,也就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一般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现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现在企业大部分改制了,他们的职能淡化了,但是他们的人还属于事业编制。
三、自收自支事业编
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四、参公事业编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编制大体有以下几种: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但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如设区市的城管。
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一是工作性质方面,公务员从事的主要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的主要是社会公益性工作,或者说是非营利性的工作。二是工资收入方面,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发放,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不受国家约定,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比公务员高。三是保险福利方面,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一般来说,公务员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业单位的人员要好一些。四是用人方面,公务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而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等是按照国家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但事业单位对人员的管理权限要大一些
三种吧,1.自收自支型的,企业化管理的.如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2.财政补贴型,公立医院,学校等.3.财政全额支付型的,如受行政委托的单位,参照行政机关型的单位等。

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但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如设区市的城管;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4-11-16 09:53: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

  • 我是知政者,从事组织人事工作七八年,熟悉干部人事政策。事业单位是实行分类、定岗管理,分为管理岗位、专技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管理岗... 设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题主所说的事业单位编制的问题,其实不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都是事业编制,只是具体...

  • 事业编制可分为4类,分别是: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参公事业编。1、全额事业编制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全额拨款事业编财政由相关部门或是政府部门直接拨款。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

事业编制有几种划分,又有什么区别?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