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理财全文翻译

刘晏(716—780),字士安,山东东明县人。
  在唐肃宗时代,刘晏历任彭原太守、华州刺史、河南尹、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分管财政。当时唐朝的经济十分萧条,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公元763年,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任转运使。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民众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因此,他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
  他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免除了民众的劳役。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
  刘晏在办理漕运的同时,着手改革盐政。他首先整顿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政府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后来,刘晏推行“常平法”,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又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收地区,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
  刘晏任人唯贤。其传记载说:“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他以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为国家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
  刘晏勤于政事,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件,常常是夜以继日。他饮食简素,室无婢,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9:02: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刘晏理财全文翻译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